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半倒的馬:台灣2011年代表字



選出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年度代表字逐漸成為本人過年的例行公事之一。
我為台灣2011年選了一字半倒的馬。
施政滿意度持續低盪,向中傾斜,這隻馬已經半倒未倒,或許即將趴倒。

年度代表字選拔得背後似乎具有政治意涵,網友票選的字未必受到尊重。
過去網友選的「騜」、「驅」、「幹」、「吞」皆不算數。
今年選出了一個拍馬屁的字「讚」,要呼應馬英九的山寨版競選口號「台灣加油」「讚」。
回顧2011年的台灣,會讓你真心說讚的,難道是花大錢、無效益的花博和夢想家? 還是振奮人心、讓旗海飄揚的曾雅妮? 還有令台灣人熱血奔騰的賽德克巴萊?

雖然尚稱風調雨順的一年,馬英九的政績還是乏善可陳,和中國簽了 ECFA之後已經利空出盡,吃到類固醇固然爽,沒吃到的九十九趴,還再引頸期盼ECFA之後的FTA嗎?還再夢想六三三? 股市出現6633.33鬼影,讓全體股民大吃一驚、嚇了好幾跳!

民調做不下去的,友友馬的天下、遠見集團趕快給馬英九友善的專欄訪問,衝點人氣。
天下的十問虛答:馬英九說不出逆轉勝的方法。除非有某經貿大國和台灣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問他FTA,他要加入TPP。讓年輕人淪為「崩」世代,或許「崩」字也可代表2011的台灣。

「崩」農業、「崩」經濟、還有「崩」司法。不沾鍋的馬英九大言不慚說: 我絕對不干預司法,誰能相信? 讓台灣司法崩壞者馬英九,赤裸裸地操弄司法、自己喜好興訟、中途換掉不滿意的法官、不尊重判決結果、惡果全民買單,司法辦綠不辦藍,淪為打擊反對黨的御用工具。「崩」教育,讓意識形態下治國的北北基聯測,搞慘了多少學生和家長?

向中傾斜的馬英九突然拋出兩岸和平協議,再讓全民嚇一跳、大吃一驚!
行政院敗家團隊紛紛加入反輔選團員,老大吳敦義請假,正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劉憶如女將出列、見笑轉生氣然後牛頭不對馬嘴又竹篙道菜刀,一馬當先衝衝衝,單挑蔡英文。陸委會、農委會、客委會…多變身新聞局,通通變成搞文宣的。 其他惦
惦的無代誌

半倒的馬想要立正起來需要幾項政績:中共說確有一中各表、和某大國簽訂FTA、四年(非八年)內六三三未實現則捐薪並減薪,真正黨產歸零…否則,半倒的馬,將倒。

小豬革命



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因為三隻小豬的出現而改寫選舉的風貌。延續時代雜誌今年風雲人物「抗議者」的全球性風潮,從茉莉花革命到占領華爾街運動,台灣人99%的憤怒透過無數形形色色的小豬撲滿投射出來,以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站到全球抗議浪潮之上,溫和、理性、歡樂、驚奇。

從十月開始到現在,有足夠的時間讓議題發酵,童話色彩十足的三隻小豬運動,當初信手拈來,不用著墨太深,不用太多語言解釋,心知肚明繁殖出來的眾小豬就是要對抗大怪獸及大野狼,而當然的反派角色就非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莫屬,真的天佑台灣。小豬的意象善良、可愛、天真、無邪,台灣人更發揮無限創意,如熱帶氣旋,形成氣候,其穿透力及擴散力極強,引爆趨勢並帶出蝴蝶效應。看起來彷彿不起眼的選舉花邊新聞,阿公帶著三胞胎姊妹捐出三色小豬撲滿給民進黨,被閒閒無事的煎茶院的不吝指教而觸動了靈感,台灣人對國民黨已經忍無可忍,累積的不滿找不到宣洩的出口,此時天降眾神豬,匯聚成巨大的力量,眼看即將完成歷史任務,打垮邪惡軸心,馬政權的諸神黃昏就在眼前。
養小豬曾經是鄉下農家人和農家子弟的共同經驗,台灣人對豬有傳統感情。看來其俗無比的塑膠三小豬,在被賦予角色、感情、和意義之後,愈看愈可愛,成為老少咸宜、三代同堂的共同寵物,成為蔡英文支持者會心一笑的「通關密語」。社會各階層群起瘋養小豬,人人成為養豬戶,蔚為風潮,祈求公平正義。另類的電音三太子和保庇歌舞都曾經大為流行,如今總統大選,三小豬意外成為總統大選的吉祥物,少了悲情,多了歡樂,改寫台灣選舉的歷史;健康向上的三隻小豬可望終結省籍豬瘟口蹄疫。

小豬運動一波接一波,一個高潮接著另一個高潮,從初期民眾熱情領養小豬開始,小豬數量供不應求。從原來三色小豬,還陸續增加粉紅豬、白豬、黑豬。12月10日小豬召集令集結上凱道,初次展現了小豬威力。12月18日全國小豬總動員回娘家,盛況空前,眾小豬組成的台灣拼圖無疑的是今年最佳裝置藝術。小豬現象是文字和影像工作者的好題材,也是政治、社會學者研究的絕佳主題。小豬運動方興未艾,是現在進行式的台灣演義,結局令人期待。

話說就在眾小豬集結上凱道前幾天,一隻斥候小豬先行出任務,當天風和日麗,小豬先上去前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十樓,居高臨下,觀察地形地物,然後在中午時分到凱道周邊繞一圈,確認沒有狀況後再退場回家接受供養。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Home stay, 不如Stay home!



馬英九的選情持續探底,眼看宋楚瑜參選總統已成定局,即使其得票率僅五趴,卻足以讓馬陣營敗選,泛藍媒體急如熱鍋上螞蟻,氣急敗壞又濤濤不絕,打「宋」救「馬」成為「馬前卒」的神聖任務。

時報周刊1759期和聯合報十一月五日的頭版新聞重提維基解密(Wikileaks),莫非國民黨故意再洩基密,使出借刀殺人之計,引述前美國在台協會(AIT)楊甦棣處長所洩之密,說2006年,宋以選北市長換不選總統,批宋楚瑜是藍營老尾巴要搖狗多久(this aging blue tail to wag the dog)?宋反批楊是醜陋或粗魯的美國人。
1997年的政治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曾就此諺語發揮創意:為什麼狗搖尾巴,因為狗比尾巴聰明,若尾巴夠聰明,尾巴也可以搖狗。 (Why does the dog wag its tail? Because the dog is smarter than the tail. If the tail were smarter, it would wag the dog.)

時空推移,現在的馬金體制,像不像狗和尾巴?

老狗變不出新把戲,除了馬英九再演出其心不甘、情不願的攏是假long stay改home stay,另人倒胃口的老梗戲碼,馬英九硬到別人家home stay,不如請他stay home、搖搖頭、喝米酒。台中市長胡志強就爆料說,馬英九在上次大選前根本抗拒long stay,只想「躲起來休息」。如今看來,多是「表演工作坊」搞的戲碼,金製片及賴導演加上演技拙劣的演員,還有莫名其妙被拖下水的臨時演員。

山姆大叔(Uncle Sam)就像催眠大師,藍營政治人物不管自己求見或被約見,無不口吐真言,從實招來。 習慣政治順口溜的馬英九,六三三或四六八自己也搞糊塗了,只好五四三,言而無信為其人格特質。對老美爆料的內容還包括馬英九「背信」要回鍋當黨主席,為此專程拜訪吳伯雄主席「逼宮」。密會之後,吳伯雄還對記者說:「我認為馬英九是人格者」之類的話。當年吳主席言外之意不就是指明這個人沒人格嗎?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再見共產黨



不到一天的時間,我就把張志群先生的口述歷史「從中國革命少年到台灣建國老兵」新書看完,也趕快在臉書上推薦這本引人入勝、而且很有啟發性的書給讀書會的朋友閱讀。我的閱讀速度不算快,或許是已經知道某些故事情節,張伯伯的人生實在太精彩,因此一氣呵成、欲罷不能的看完這本書。

認識張伯伯夫婦將近十年,他在商場風光的年代已過,當時朋友介紹我們相識,因為我們的理念相同。當年偶而參加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外獨會)活動,我們並不知道彼此,共同相識的人是已去世的廖中山教授。偶爾在集會遊行時「街友」相遇,見面就有聊不完的話題,例外情形是參加「核四公投、千里苦行」時,我們不能隨便交談,沈默是金,必需遵守團體紀律。七月大熱天烈日下,大家揮汗如雨,張伯伯在志工團內默默行走,堅持到底。

少年時期信仰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的張伯伯,曾經是國民黨口中的小「匪幹」、「匪諜」、「漢奸」。不像蔣介石敗國集團流亡來台灣霸凌,早年張伯伯從上海到台灣上班作生意,廣結善緣,卻隨時期待「祖國」來解放台灣。久居台灣、認同台灣、帶有鄉音的台灣話、日本話、北京話,張伯伯有時被誤認為是站錯邊的「老芋仔」。

直到1988年以後,數次返鄉回中國,面對社會主義的理想幻滅,從原來的期望、轉變為失望、以至於絕望。共產主義如天邊一朵雲彩,不如徹底腳踏實地回歸台灣,推動民主自決,張伯伯伉儷積極投入台灣建國運動,無役不與。心理的轉折在書中有坦白的交待,和張四平先生一樣是「忍者」(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im4mosan/2011/04/27/88967),張志群先生的思想祕密及共產黨「前科」,在隱藏半世紀後才逐漸曝光「岀櫃」。

對照當年教育台灣人「漢賊不兩立」的中國國民黨以及黃埔軍頭,背叛台灣、紛紛投奔賊營,聯共制台,和其口中的萬惡的「共匪」漢賊一家親,實在令人不齒。久居他鄉成故鄉,張先生不做台灣的過客,雖然自稱沒有高學歷,其謙謙君子風範,是受人尊敬的長者。

從小就喜歡唱歌的張伯伯,我們很榮幸邀請他們賢伉儷加入慈林合唱團,成為合唱團之寶。除了老師之外,張先生唱歌中氣十足,是團中唯一會發出RRR舌頭顫音的人,令其他團員驚嘆佩服。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柬埔寨的天空



柬埔寨之行,幾乎所有人的反應就以為我要去吳哥窟。報名參加柬埔寨國際志工團之後也從未三心兩意,對朋友都要再三解釋,我並不是去觀光旅遊的,只想作點不一樣的工作,或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在沒有冰箱、沒有冷氣、沒有電視、沒有網路的地方。

打包行李時,朋友好意提醒多帶一包衛生紙,警告我可能會拉的很厲害,好像沒有祝福反而唱衰吧?設想周到並沒什麼不好,結果是一個禮拜來,我的胃腸走動正常,多出來的一包衛生紙(五月花110抽的)還可捐出來公加用。

志工團成員像一群快樂天使,她們是我再上班三十年也不可能認識的同事,隨機組合的團隊二、三十個人一起到異國愉快的志願工作服務,同一組人馬也不可能再複製這一段難得的經驗。大家通力合作完成幾個小小的任務目標,自動的分組及分工,大家無私的參與及付出,這裡聽不到任何職場的抱怨。年輕人的熱情、創意和執行力皆令人激賞。

這一個禮拜真正體驗了中南半島的雨季(monsoon),驟雨、閃電、雷聲超杜比的音效,還有濕度百分百的悶熱氣候,揮汗如雨,用台灣帶來許多「哀感謝」的手帕擦拭不停,還好有清涼的DIY SPA,次數無限。食宿無星級,若非雨季陰天,這裡沒有光害,柬埔寨的夜空也可以非常的希臘,應該是滿天星級的飯店,每日三餐「柬」單蓋飯和前幾天的法國麵包都讓人吃得津津有味。

曾經是殺戮戰場的柬埔寨人均所得極低,教育不普及,衛生環境落後,平均壽命不到六十歲。剛來一天,許多志工同仁就紛紛表示身為台灣人是多麼幸福。短暫的教育衛生義工服務未必能為當地帶來改變,或許立即的改變就是志工團員對這個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引述一下維基百科的資料:柬埔寨人大部分為信奉上座部佛教,佛教的影響在上座部教區無所不在,幾乎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價值觀念、人生趣向等方面。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教義為「凡是尚未制定者不應再制;凡是已經制定者不應廢除;佛陀如何制定,即應如何受持遵行」。

說改變,真不「柬」單!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一頁高棉



Graphis初夜九點半,我已經躺在柬埔寨的暗夜當中,微弱的日光燈熄滅之後,一片漆黑,人聲靜止。大自然環境吵雜如聲光秀,雨聲、蟲鳴交織成大地之歌,還有陣陣閃電和遠方傳來宛若定音鼓的雷聲,此時的我已拋開台北的大話新聞和2100全民開講等等「益智節目」。恍神當中,看見數隻螢火蟲緩緩飄到蚊帳之上。地板很硬,氣候悶熱,手搖扇帶出微風,還璞歸真的環境中,我終於昏昏入睡。

老醫師睡覺會説夢話耶。我不置可否,真的是我自己不知道。

高潮發生在大雨不斷的第五夜,大概是我尚未説夢話之前,總是穿著戰鬥裝的負責人大鬍鬚彼得博士,在黑暗中以手電筒照明走進寢室間叫醒大家起床,因為公路上有車禍重傷的病人,需要急救人員隨救護車去接回來就醫。志工團前幾天清理庫房、藥房、診間通道、整理治療車。外科同事訓練當地員工清潔、消毒器械及傷口,訓練縫合技術和用豬皮實習,就在此關鍵時刻全體總動員,完全派上用場。



好像命中考古題的一群志工,鎮靜從容接受考驗,自動分前鋒和後衛兩組。手腳俐落者先隨救護車到車禍現場出任務,其餘人員就地準備迎接病人。資源匱乏的地方需要就地取材、隨機應變。志工們取出7-11的雨衣給需要接觸病人的人員當防護衣穿上,有如神來之筆。

救護車回到醫療中心已經是發生事故之後兩小時半。酒醉開車的男人多處外傷,因酒醉或宿醉而昏睡,可以叫醒。右前座的小姐雖無明顯外傷,反而情況不樂觀,有頸圈固定脖子,但是進入醫療中心後已經四肢癱瘓又喪失知覺,極可能是頸脊髓受傷。彼得先生表示,這種情況在柬國實在無能為力,當時我們團隊按圖索驥,取出藥櫃中僅有的兩支最強效的類固醇給病人注射,再等待將她轉送金邊。據彼得說,小轎車撞上了一部滿載榴槤的卡車,卡車司機落跑失蹤。

Graphis醫療中心(Graphis Health Center, GHC)坐落在金邊西南方一百多公里的西哈努克省,是柬埔寨宿舍及教育計畫(The Cambodian Dormitory and Education Project, CDEP)的重要事工之一。CDEP是創辦人李彼得博士自2003年起展開在柬埔寨鄉下協助當地的窮困、弱勢鄉民的教育、醫療和急難救助的慈善計畫行動。

GHC所在地人口密度不高,週邊村莊零星散在東西向四號公路以北,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缺乏。最早由日本醫學生團體Graphis捐獻兩萬美金啟動GHC計畫,由寶島行善義工團興建完成GHC主體建築,內部醫療設備由日本及台灣各界捐獻贊助。GHC開始營運的第一年免費義診,病患很多,造成CDEP極重的負擔。數年來,不斷有來自台灣或日本的志工團投入建設、教育、和醫療工作。



CDEP(www.cdepcambodia.org)在台灣的夥伴是愛無國境協會(www.tcwba.org)。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道可道 非常道之「永生樹」



預告片出現了大明星布萊德彼特、西恩潘、還有我尚不知其名的女演員、一群男孩,闔家歡樂及絢麗自然景觀影像交織畫面,更重要的是,配上了史美塔納的莫爾禱河交響詩,波瀾壯闊、又如生命之源遠流長,影片似乎很有吸引力,接下來的2011年坎城影展,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榮獲金棕梠獎,這部電影非常另人期待。入場人數不多,電梯內聽到兩位女眾的對話,好像她們聽説,這齣電影不知所云,沒想像中的好看,不過兩個人還是進去看了。

開頭引用一段舊約聖經約伯記38章4-8節為前言,影片是否要演繹、詮釋或呼應這段經文嗎?主角傑克因兄弟的去世而陷入無限的回憶、無窮的思緒、以及對家庭的懷念,對父母親的印象,延伸至宗教信仰,像是與神對話,影片穿越時空,華麗影像及精采配樂交融為多層次及多次元的豐富意象。五十年代美國中產家庭背景,沒有俗套的流行音樂的襯托。喜好古典音樂,嚴肅而虔誠基督徒父親角色由布萊德彼特扮演,對兒子的嚴厲教養猶如「虎爸戰歌」。少年介乎正邪善惡邊緣的反抗期行為,反映了人性的本質。

問題比答案更多的「永生樹」,對習慣於吃喝玩樂式的電影觀眾而言是一大考驗。幾個大段落的時空映像之旅,仿佛回到創世紀,看似非關劇情又是這部影片的精華、甚至於經典的片段,類似國家地理雜誌或DISCOVERY頻道的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影像及配樂比美庫布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混沌初開到生命源起,從穿梭宇宙來到地球,由侏儸紀到二十世紀,生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及繁延,好像各不相關,卻又有所連結。電影配樂之妙和《2001:太空漫遊》有所藝術區隔。「永生樹」用第一首馬勒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第一段開啟生命之大哉問,可比《太空漫遊》以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探索神秘太空。

一個哲學教授拍的電影,留給觀眾更多的困惑,聽著電影中的配樂白遼士的交響詩哈洛德在義大利(Harold in Italy),手中翻閱著聖經約伯記,我的表情大概像主角傑克一樣凝重。倒想知道詩人朋友李敏勇先生如何評論,還有盧俊義牧師的查經班如何開示。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退休,沒有十八趴



年齡不再是秘密,有人說,你看來像五十幾,也有人說你大概七十多。早已是坐上博愛座不覺得不好意思的年齡,這一天的到來,發現自己準備不足。

出門要記得帶身份証,開始投現用敬老票坐公車時,一兩趟就用光零錢,所以先改變習慣:原來將一元零錢欲去之而後快,現在發現其為用大矣,開始收集小額零錢,如今岀門必備許多一塊錢的銀角子。

高興的事還有,看電影的票別「敬老」,票價是半價,聽NSO也半票,自謙為余光中口中的「半票觀眾」,被朋友糾正說這種「敬老票」超乎「半票」水準。半票優待通常在售票口並未明示,開口不恥下問才有。許多領十八趴退休的朋友未滿六十五歲,他們尚未享受「敬老」優惠。還有高鐵、國內飛機等等公共運輸皆半價優待,不過黑髮童顏的老人要準備隨時被驗票。

原本懇辭同仁為我舉辦榮退會,心裡總覺得好像是一場生前告別式。聽說某些人的場子,台上一群辣妹勁歌熱舞,事後卻煙消雲散,四大皆空。即使一再懇辭的花束、花籃、禮品還是送來不少,辦公室早就像乾燥花育成中心,如今要傷腦筋如何妥善處置送進來的東西。雖然一再交侍,只要給我一張希望無窮的公益彩券,現實面則是不聽老人言、禮多人不怪者眾也,我只好給自己買一張刮刮樂比較快,再次體驗摃龜的人生常態。

幾時要退休的問題,我是等到時間到了自然有答案。數個月前人資部的小姐打電話給我,告知某月某日屆齡退休,改聘的手續都簽辦好了。奇怪?我並未主動申請,那一定是電腦自動跳單、電腦檢的嗎?小姐肯定的回答說:是!同事、同學多覺得不可思議。

助理小姐神秘兮兮的要我的老照片做簡報,自覺像失智老人翻箱倒櫃找東西,腦海浮現「淚光閃閃(淚そうそう)」歌詞第一句:古いアルバムめくり…還好想找到的照片都能找到,定位能力和記憶力多還不差。

我的退休,就只差十八趴!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化為千風,守護台灣



陳文成博士殉難至今已三十年,當年離奇的死亡,發生在他被警備總部約談之後,和林義雄先生母女被殺的命案一樣真相不明。戒嚴體制下的政治謀殺案件,雖然歷經解嚴及兩次政黨輪替,命案仍然未破,兇手繼續逍遙法外。我們盼望不到冤抑得以昭雪、正義得以伸張。

陳文成生前對台灣的民主運動和人權運動甚為關心,他的驟然逝世曾經轟動海內外,個體短暫的生命轉化為群體更大的力量,他的命案成為改變台灣民主進程的重大事件之一。結合海內外關懷和思念陳文成的力量而成立的「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專業傳承方面,基金會每年頒發統計科學獎學金給傑出的研究生,另一方面,以種種文化活動方式來紀念陳文成博士,歷年來「島國的旋律」系列的音樂會、「島國的顯影」系列的歷史影像展及出版,皆留下不同凡響的文化印記。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持續追求命案真相之外,同時關注台灣人權和轉型正義。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主辨「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展」和後續的「人權之路」中、日、英文版出版,成為不可多得、圖文並茂的人權文獻檔案。基金會積極推動綠島與景美「人權紀念園區」設立,保存歷史記憶。推廣人權教育,製作發行兩部人權電影。

今年三十周年的紀念會延續「島國的旋律」系列精神,邀請台灣絃樂團、官不為、以及西羅亞合唱團演出,希望「以音符,來描繪、追思陳文成。以旋律,來撫慰、激勵生者。」

陳文成化為千風,守護台灣。



延伸閱讀及全部實況已PO上各網站
http://newtalk.tw/blog_cnn_read.php?oid=3142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85931
http://www.taiwanus.net/news/press/2011/201107070943311084.htm
http://taiwanyes.ning.com/profiles/blogs/dao-guo-de-xuan-lu-chen-wen
http://www.news100.com.tw/viewtopic.php?t=21175&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15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漂泊的滿洲人

「我是滿洲人」的自我介紹,引起李喬、林衡哲、和我們當日探訪的正港滿洲人齊邦媛教授的注意。我接著解釋,父母親是台灣人,只是他們按照原定計畫,正好在終戰那一年,來到原滿洲國就業。第二年,我在中國東北出生時,齊邦媛一家早已遠離滿洲,成為中國大陸上漂浪的「外省人」。對滿洲並沒有特別好奇,不過我說,曾經在維基百科上聽到滿洲國的國歌,還真難聽。

自認為沒有故鄉的齊邦媛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移動」:六歲離開遼寧到南京、十三歲到漢口、次年經湖南及貴州流亡到重慶、在四川樂山念不在武漢的武漢大學外文系,1947年畢業後正前途茫茫,經同鄉介紹,來到台灣大學外文系擔任助教。已經習慣到處被視為「外省人」的齊邦媛,一生超過了一甲子居住在台灣,「久居他鄉成故鄉」。



我準備了一本《巨流河》和一隻名筆, 恭請作者齊邦媛教授在扉頁上簽字。和這位名師開講了兩小時之後,等於上了一堂巨著導讀。先行告辭,離開環境優美的養生村,我在交通車上開始閱讀這本25萬字、將近600頁的齊邦媛自傳,很快就進入狀況。齊邦媛和張大非的初戀史,情竇初開,欲語還休,很有英國小說的含蓄味道。閱讀《巨流河》前半部的感覺,似乎又被拉回了數十年前看小說《藍與黑》及《星星、月亮、太陽》的情境當中。

對於非主修文學系和英文系的我而言,這本書是很好的英詩和台灣文學導讀。特殊的時空際遇,好像天賦使命,自然的「發生」,齊邦媛有系統的翻譯、研究、介紹台灣文學,把這個「亞細亞的孤兒」帶上了國際舞台。從美國到歐洲,齊教授無數次對外國人解釋「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真的不好定位及定義,當年「漢賊不兩立」到現在「漢賊一家親」的錯亂現象,實在不知如何說起!



從遙遠陌生的巨流河寫到台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反而越來越接近我這個原滿洲讀者。不過書中也有令我困惑的地方,明明清楚寫著全國英國文學教師研討會的一張大合照,內文中卻反覆出現全省、全省。許多人掛在嘴上的「全省」,難道就是「中華民國」的代名詞嗎?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在吉隆坡聽馬勒

音樂會散場時,剛好和一個帥哥樂手走在一起,滿臉紓解的笑容,他好像打了一場聖
戰。我們四目交集,「音樂會還好嗎?」他先開講。
突如其來的問題,對我這個意外的觀眾而言瞬間難以回應。
「演出很棒!」
帥哥樂手接著說:「需要很專心。」
「對!」
我心裡反覆想著,任何一場演出,對台上的指揮、演奏者、和台下的觀眾、聽眾都需要很
「專心」,尤其當晚演出的曲目是<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第二次來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繞著ㄑ形狀會議中心或走進KLCC市中心的大公園,以88層樓高的雙子星塔(Petronas Twin Towers)為地標,四處走動也不怕迷失方向。雙子星塔高度459.1公尺,中間有空中走廊連結互通,高塔外觀如兩條巨大的玉蜀黍。雙子星塔面對大公園的一邊是陽光(Suria)購物中心,另一邊樓下則有馬來西亞首座為古典音樂演出而打造的國油愛樂音樂廳(Dewan Filharmonik Petronas)。內部仿造珠寶盒般的建築,富麗堂皇,音樂廳可容納885個座位,天花板是可以變形移動的特別設計,依照不同音樂會的型式,面積可縮小或放大,用以調整音量,達到最佳音響效果。

音樂跨越宗教和民族,這場音樂會的觀眾有許多穆斯林,包括當地馬來西亞人及一些阿拉伯人。台上指揮是德國人Claus Peter Flor,馬來西亞愛樂交響樂團半數以上是洋人樂手,好像是一個聯合國樂團。周六晚上八點半的音樂會沒有滿座,讓我這個臨時買票的觀眾有機會再次走進這裡,享受一個熱帶涼爽的夜晚。售票小姐問了名字和電話,對號入座的票上還打上名字,感覺很特別。小姐還交代衣著規定(dress code),不能穿短褲、拖鞋。

對於死亡的恐懼,讓馬勒一直很忌諱寫下第九號交響曲,1909年完成的巨作,應該是參透生死之後的藝術結晶吧。樂曲中充滿對生命的眷戀,面臨死亡的無奈和對死神的嘲諷。無可取代的,除非聽現場演奏,這個落落長的樂曲,我大概沒辦法「專心」從頭到尾去聽CD或看DVD,尤其是專注到第四樂章最後氣如游絲,「好像死那樣的」結束。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那一夜,我們遇見共產黨



四月十七日,台北市中原街上的無穹藝文中心的「屘春風」之夜非常共產黨。1925年出生於桃園蘆竹南崁、本名張阿屘的張四平老先生,在此公開他隱匿半世紀以上的身世之謎。沒有說出來的秘密,連最親近的子女也不知道,直到數年前,張老先生覺得需要向家人及歷史交代,也是對自己一生的交代,逐步寫作完成「屘春風」—張四平回憶錄一書。促成這本書出版的陳永興醫師說,能將自己的秘密封存六十年而滴水不漏,張四平老先生堪稱是台灣的「忍者」。

出身於鄉下清苦農家,成長於日據時代,終戰前畢業於新竹州立桃園農業學校(今國立桃園農工)。1947年初,張先生已經在台北市延平南路上班,就近目睹二二八事件。原本是二二八的旁觀者,事件之後,在全台灣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國民黨軍濫捕、濫殺的混亂局勢當中,當年十月,張阿屘不知何故被警察「請」到了派出所,經過兩小時「漫長」的等待,因為莫名的恐懼,他決定逃亡。

脫逃成功的張阿屘,在隱居數個月之後,接觸了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的成員、原蘆竹鄉鄉長林元枝,經歷多次訓練與考驗之後也加入共產黨。逃亡四年期間,張阿屘活躍於桃園地下左翼組織,被國民黨軍警特多次誘捕或圍捕,驚險脫逃。書中詳細交代他未遵照上級指示槍殺同志的心理掙扎,對照革命「偶像」切.格瓦拉首次殺人不手軟,張阿屘仁心尚存。

1952年,抓不到人的軍警特終於使出「奧步」,帶出他的母親當人肉盾牌,迫使張阿屘出面。自首後的張阿屘幸運的保住生命,沒有人因此受牽累。雖然不必坐牢,仍受長期監視的張阿屘,生意失敗多次,改名張四平。1957年進入台北市養路隊當臨時雇員做起,1970年經考試及格,成為正式公務人員,直到屆齡退休。「多災多難,劫後餘生」的張四平一生奮鬥的傳記是一本頗有可讀性的庶民史。

張阿屘逃亡史的關係人物即第一任蘆竹鄉鄉長林元枝,曾經反日、又再武力反抗國民黨。據說「跑路」鄉長即師法義賊廖添丁,讓國民黨捉拿不及,已經成為蘆竹鄉之鄉野傳奇。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豎琴音樂劇場《河》



今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給觀眾特殊的視聽體驗,淡淡的懷舊鄉愁,如同品味一壺溫熱適中的凍頂烏龍茶,隨時散發的香氣及回甘,從豎琴為主軸的音樂劇演出當中,緩緩釋放。

串場的三位青年踢踏舞者各自出發去排舞,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在不同的水岸流域,在不同的時光隧道,各自閱歷不一樣的台北,期間唯一的共同溝通是現代科技的手機。幾段精彩的踢踏獨舞到三人共舞,隨著豎琴音樂帶出,進入台北多樣的水域場景,如溪流匯集成河川。豎琴音樂家解瑄製作演出的《河》音樂劇場中,跨界混搭豎琴獨奏、雙重奏,以及南管音樂、箜篌三味線、傳統打擊樂足鼓、原住民吟唱及爵士藍調演唱,展現台灣文化面貌之多樣性及豐富的文化底蘊。

由粉月亮音樂劇場主辦,慈林教育基金會、台北建成扶輪社共同主辦的豎琴音樂劇場《河》,創意演出,讓音樂與歷史都不沉悶。演出緣起引述詩人李敏勇為《河》所下的美麗詮釋與註腳:

歷史之河,也是生命之河,
流著悲愴和希望。
228,是歷史的印記,也可以是生命的印記。
以音樂回顧,以音樂凝視,以音樂撫慰,
以樂音追索歷史與生命的行跡,並描繪心的新願景。

歷史未曾遠離,記憶可能逐漸淡去。從豎琴演奏開場到終場的「懷念」歌聲,穿越時空的音樂對話,皆輕撫著歷史傷痛。「生命之河不管流至何方,你是我最初的源頭,也是永遠的依歸。」豎琴家、製作人解瑄如是說。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核電大災難

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的超級大地震及海嘯,引發福島核電廠爆炸及火災,還有不知範圍多廣、劑量多少的輻射汙染釋出進入大環境。輻射塵隨風飄散、隨海漂流,進入我們呼吸的空氣、飲水、還有食物鏈。核災的後續不良影響,對環境的衝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不是一兩個月、一兩年、一二十年、甚至一兩百年就可解決。

福島核電廠的大災難活生生的印證了我們反對核能發電最擔憂的安全問題。台灣和日本同屬於地震頻繁的島國,看到福島核電災難,讓更多台灣人見識核電之高危險性和不乾不淨。台灣運轉的核一、核二,還有準備商業運轉的核四電廠,皆鄰近斷層帶及人口密集的都會區,萬一任何一個核電廠發生災變,恐怕讓台灣萬劫不復,實在不堪設想。

看到東電,想到台電,沒人敢說台電會比東電高明、管理和安全維護更加完善。從日本到台灣,核電霸權者的面目如出一轍。核能發電宣傳強調乾淨及便宜,美化其惡靈的本質。核廢料無終極處理辦法,不管是在蘭嶼或在台東山區掩埋,多是仗勢欺人的作為。從車諾堡和福島核電廠事故已經說明,核能發電的環境代價無比昂貴,汙染的影響會持續好幾個世代。



中國國民黨堅持其核電政策,核一、核二該除役而不除役,核四拼裝電廠不該、不必、也不能運轉而硬要運轉,其仗持的理由幾乎皆不存在。悲劇已在眼前上演,國民黨想擁核自殘自盡,我們不反對,但是千萬台灣人民一定要拒絕陪葬。危機當前,台電不思政策轉彎,「化危機為轉機」,趁機搞化獨漸統的把戲:「和兩岸核能安全將有具體合作計畫!台電高層昨天說,我國核三廠與廣東核電集團已有締結姊妹廠的計畫,預計六月簽約,加強核電資訊、人員合作交流。」實在令人錯愕!

核電的謊言是令人上癮的鴉片,讓吸食者活在虛幻當中,不知死活,毒癮難以戒斷。友人傳來一個部落格連結告知,東電在三月七日的官網上說核電廠建在堅固的岩盤上,特別厚度的鋼筋水泥牆將核電團團圍住,耐得住地震及海嘯。料不到過了一百小時,東電神話馬上穿幫破功!更匪夷所思的,台電在三一一之後的核安評估,居然和東電的福島災變前的說法類似,讓台灣人更加不安。



工商大老張榮發主張廢核,道德勇氣令人敬佩。其實經營之神王永慶早在上世紀末,也曾主張停建核四,其發電成本效益不佳,民營電廠及替代能源就足以取代。我們要乾淨也要安全的能源,核電是非必要之惡,奇怪的是,馬政府居然迴避了發展台灣資源豐富的太陽能及海潮洋流發電,繼續用核電綁架台灣。馬政府不顧台灣主權,當然也不顧台灣安危,棄馬保台,就在2012!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春到林家墓園

難得今年二二八紀念日天氣晴朗,當日的頭版新聞居然是前一天台灣到處大塞車的消息。從台北市到北宜公路57.5K林家墓園倒是車行順暢,一路山巒翠青,時而點綴著滿開的山櫻花,大夥讚嘆祖國台灣的美麗。



青山環繞的林家墓園的櫻花已過盛開期,綠葉已經取代紅花,即將進入三月天的杜鵑花已蓄勢待放,在甜美的空氣當中,參加二二八追思紀念活動的會眾朋友陸續到來,大家齊唱<台灣翠青>:

太平洋西南海邊,美麗島台灣翠青。
早前受外邦統治,獨立咱欲出頭天。
共和國憲法的基礎,四族群平等相協助。
人類文化世界和平,國民向前貢獻才能。

受難已經31年的林家祖孫三人,還有眾多二二八事件被國民黨屠殺的台灣人,皆是為台灣背負十字架的英靈。應許地台灣是塊流奶與蜜之地,可是它的歷史卻是流血與淚!眾人嘹亮的歌聲,正如手冊首頁所言:「讓彼此心靈在相激相盪中描畫願景,相提相攜中實踐理想。」



已經在無數次的追思會當中,我們吟唱當年林家和樂融融、全家歡唱的<我的邦妮>:

My Bonnie is over the ocean
My Bonnie is over the sea
My Bonnie is over the ocean
Oh bring back my Bonnie to me
Bring back, bring back, Oh bring back my Bonnie to me, to me
Bring back, bring back, Oh bring back my Bonnie to me

將思念的心化作勇氣
有疼惜的月有天星
將苦難來當作是福氣
你永遠在我的身邊
想你 想你
想你的時陣心內甘甜
想你 想你
想你著來念歌詩

歌聲迴盪,在我們的回程路上。春到林家墓園,春臨台灣。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2012--徵召林義雄



2012--徵召林義雄

作者 林勝利(前國大代表,退休教師)

我們可以說2012,台灣要選的並不是總統,而是台灣將來的國父。儘管台獨被國共兩黨長期以來的恫懗、唱衰、污名化,但人世間每一個社群份子,在追求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深層渴望,卻是一致的。最近以來,全球化、國際化的思維,被大力推崇,甚至有所謂消失的國界,但就算力行消弭國界的歐盟地區,國家的意識還是牢不可破的根植在每一個不同國家國民的意識裡。一場世界盃足球賽,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的國民,都傾全力為他們自己的國家加油打氣。比賽贏的國家,其國民之歡欣鼓舞,顯現出人類的國家意識是不可能消失的。如今,台灣和中國,由於歷史和地理的隔閡,以及政治制度、文化傳承的歧異,只有少數人會去認同中國,以中國為他心靈深處的歸屬。因此,建立台灣國是台灣人心靈的終極依歸,在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台灣人發現馬英九和台灣人的理想背道而馳,民調急劇下滑。2012的大選,是台灣人要選擇做台灣國的主人或是中國的順民一場公民投票。簡單說,2012的選舉是要選國父還是選特首的一場選戰。所以,民進黨如果體認到台灣人這種心靈深處熱望,在推舉總統候選人時就不能拘泥在目前的初選制度上。好在民進黨還算是一個有彈性的政黨,在公元二千年總統選舉時,照理陳水扁格於黨內規章不能參選總統,但為因應當時民情的熱切要求,終於修改黨章,讓陳水扁有參選的機會。在2009年縣市長選舉,黨內一片失敗主義彌漫,有意願參選縣市長的人不多,民進黨終於以徵召的制度,解決提名的困境。2012的大選,既然形同台灣國國父的推舉,也必須跳脫傳統的思維和黨內既有的束縛,推舉一位不僅是黨內各派系能接受,台灣人也能普遍接受的人選,黨才能再次受到台灣人的信賴,大選也才有勝選的基礎。

在執筆此文時,台灣五都市長的選舉正如荼如火的進行。筆者曾樂觀地相信五都選舉,民進黨應該有贏取四都的希望,最低限度,五都選舉的總得票數,民進黨一定高於國民黨。因為台灣人畢竟還有理性。知道如果讓國民黨贏得五都的選戰,台灣一定被馬英九帶進中國的牢籠。因此我樂觀預期五都選舉民進黨會贏。只是在這樂觀背後有個隱憂,就是民進黨勝選之後,接下來的總統大選,黨內各路人馬可能見獵心喜,一些綠色支持者也會隨自己的喜好,各擁其主,形成一團亂局。

◎ 國民黨圖窮匕見
五都的選舉結果,因藍營的連勝文挨槍受傷,改變了大家樂觀的期待。只是總得票數超過國民黨,也因這樣,筆者憂心綠營各路人馬要爭相出頭的蛛絲馬跡就出現了。台灣的五都選舉,一顆子彈就影響選舉的結果,大家責怪國民黨藉這一顆子彈渲染誇大才影響選情,但也足見台灣民主根基的脆弱。要知道,如果一顆子彈是國民黨的奧步,接下來,國民黨在總得票數輸民進黨的狀況下,他們圖窮匕見,比一顆子彈更可怕、更流氓作為的「不在籍投票」,可能就會通過,它更是影響總統選舉的關鍵因素。一顆子彈影響五十萬票,國共聯手操縱台商作不在籍投票,將影響百萬票以上。為今之計,綠營人士不該制定一套辦法讓大家去爭。應該逆向思考,大家相忍為國來讓。
對於一個要創建新國家的領袖,若是經由政黨的瑣細規章去產生候選人未免太不搭調。也就是說:2012的總統候選人,綠營的提名人若是遵照所謂的遊戲規則爭來的,要建立台灣國就如鏡花水月,空夢一場。
所以我強調綠營必須逆向思考,以「退讓」的方式共推一位候選人,讓台灣人民再感動一次。
美國獨立革命的領袖華盛頓,不是經由當時獨立派的人士制定提名規則,讓華盛頓去爭取來的。真的要爭,木訥寡言的華盛頓必不是富蘭克林、傑佛遜、漢彌爾敦的對手。但這些才智之士在國難當前,義無反顧地推舉華盛頓領導革命,才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 台灣大劫難
中國異議作家袁紅冰在「台灣大刼難」中寫道:「商人的社會職能不在於創造精神價值,而在於創造物質能量、創造精神價值,是政治人物和知識份子的天職。…..隨著經濟利益的誘惑而作中共希望看到的政治之舞,很可能將是台商在下一個歷史劇幕中的表演。改變這種狀況的唯一希望在於,艱難時世之中,能有大政治家和智者群體,橫空出世,重建台灣自由的精神信念和政治自信。包括台商在內的台灣人民才可能因此而找回對正義良知、真理的信心。」

◎ 中國台商會會長
馬英九上任後,他的所作所為,不是在扮演台灣人民的領袖,也不是他自詡的中華民國的總統,也不是世界台商會的領頭羊,他只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台商會的會長。由於中國台商在地理上及人數上的優勢,他悍然不顧選舉的公平性,硬要推動不在籍投票,目的就是贏取台商的支持,也贏取中國政府對他的好感。加上台灣中國黨、金光黨及至今仍不死心的花痴黨。我們仍可預見一股龐大的惡勢力橫亙眼前,就算五都選舉民進黨大獲全勝,在2012總統選舉,台灣人要推倒這股惡勢力仍不是簡單的事。再說,筆者不憂心五都的選舉,因為五都選舉,馬英九的不在籍投票還没實施,中國的黑手也還沒完全伸展進來。但筆者憂心的,是在五都得票數贏了之後,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旦總統大選有了贏面,綠色陣營各路人馬群雄並起,互不相讓。

◎ 金錢不能決定輸贏
有人認為,決定選舉勝負的是金錢的力量,所以2012應該找一個最能花錢的候選人。但筆者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公元兩千年之前,民進黨比起國民黨,就像貧民對富豪。然而,民進黨一步步站起來。在執政之後,照理民進黨擁有了執政資源,掌握國家財政的大權,民進黨員也因榮任各類公職,每個人的經濟能力已非昔年的吳下阿蒙。然而在執政八年後的總統大選中竟然潰不成軍。顯然,金錢的多寡並非選舉勝負的關鍵,而是民進黨的操守受質疑。

◎ 選舉模式的變革
民進黨的同志操守遭受質疑,絶大部份是因為民進黨的選舉活動,上自總統,下至縣市議員,越來越花俏,當然也越來越花錢,越國民黨化,一場總統選舉花費十億元以上。當然,擅長替候選人募款的人,就成為當選人身邊的紅人,候選人和財團之間的臍帶也割不斷。從而,以批評國民黨黑金體制起家的民進黨,也不知不覺步入國民黨的後塵。杜絶之道,唯有縮減競選經費,修改選罷法,限制宣傳車、旗幟、大型看板、電視報紙的廣告。以台灣目前人口聚居的密集,資訊交通的發達,媒體的數量,候選人的姓名、政見,實在很容易被大家認識。沒有必要浪費大量的旗幟,這些旗幟,最終都送進焚化爐產生戴奧辛,毒害國人。而大量的宣傳車造勢遊行又噪音連天,妨害交通,候選人尚未造福百姓,卻先成了社會的公害。林義雄最反對這種選舉模式,因此他在2006年的民進黨黨主席選舉中就主張候選人不插旗幟,不用宣傳車,不舉辦室外的集會,不做任何形式的競選廣告。這次五都的選舉,民進黨五都市長的候選人都得到他的關注和聲援,他也叮嚀候選人要以最經濟、最環保的方式來從事競選活動。

◎ 堅毅的苦行者
最能展示林義雄政治活動的風格和力量的,莫過於他率領核四公投的成員的千里苦行,以及繞行立法院促成立委減半的行動。核四公投是一個只有幾百萬基金的組織,核四公投所能號召的成員,每次活動也只是一兩百人,它不花俏,聲勢也不夠壯大,然而每次活動都能震驚總統府,撼動立法院。沒對社會造成任何傷害,而通過立委減半的修法。當然,這是接近理想主義的境界,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林義雄競選總統,一定可以重塑選舉活動的新面貌。避免財團對候選人的投資、操縱。而在往後,重新制定一部合理、健康、乾淨的選罷法,如此才能真正的杜絶貪腐,打造台灣清淨的面貌。

◎ 典範的建立
台灣四百年的歷史,經過荷蘭、明鄭、清帝國、日本及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台灣始終沒有出現過類似美國華盛頓、林肯,印度甘地、日本的德川家康、明治天皇,南非曼德拉、南韓金大中的典範型政治領袖。四百年來的統治者,台灣人有「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悲哀。當然,像上列所舉各國的政治領袖,他們或許也都有人性上的小缺陷,但幾百年來都普遍成為教科書裡面的典範。正如孔子說的「大德不踰閉,小德出入可也。」林義雄在台灣人的政治社會裡,有人說他是「神主牌」,有人說他是聖人,但林義雄從來不以此自居。他只不過比一般台灣的政治家更懂得節制自己,更懂得悲憫眾生而已。儘管他身家遭逢國民黨天理難容的迫害,但他以過人的堅毅,承擔苦難,以慈悲代替仇恨,在他蒙難之後,所領導的政治運動中,從來沒有過一次流血的衝突。他遭逢巨變,但他以全家的血淚滋潤台灣的土地,灌溉民進黨。在公元兩千年更領導民進黨打贏總統選戰,在完成這項艱鉅任務後,他選擇退讓而不是爭奪。他婉拒陳水扁總統給他安排的任何職位,他以一介平民的身份,致力教育文化的事業,他的慈林教育基金會,多年來資助成千成百的弱勢學子完成學業,創立台灣民主運動史料館,保存民主運動的歷史。號召苦行,呼籲公投法的補正,為台灣人爭取當家作主的權利。

◎ 堅毅的苦行者
在2009年十一月八日他帶領的為ECFA要求全民公投的苦行中,總共五十天的行程,他參與近一半。筆者在五十天中,只參與五天的行程就感到苦不堪言。而林義雄卻行走二十五天,他的苦行無非是想喚醒當政者的政治良心和人民的自主意識。到十二月底到達龍山寺的苦行中,獲得近千人的響應,期間沒有任何團體的經費挹注,完全靠各地志工的自主響應。在台灣以個人的精神感召而能發起影響力如此鉅大的政治人物,大概只有林義雄。雖然他曾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離開民進黨,但他沒有離開台灣人民,也因此從沒對民進黨惡言相向,歷次選舉,他也始終站在民進黨這一邊,在離開民進黨時,他曾以一句詩來表達他的心情,「豈是腸枯無熱淚,願留他日潤蒼生。」

◎ 核四爭議
林義雄在從政路上遭遇最多的批評是他反核四,台灣人受國民黨毒化,急功近利的心態彌漫社會。大家認為核四已花了那麼多錢就應讓繼續蓋下去,林義雄從不諱言,他關心的是台灣這個人口密集的小國家是否經得起任何一次的核子災難。他也反對核廢料一直往蘭嶼送,這種以鄰為壑,欺壓弱勢的自私心態。但是他雖然反核四,卻堅決主張核四興建與否應該訴諸公投。如果台灣人民在經過一番論辯之後,願意承擔核電可能的風險,那麼他也會接受。如果台灣人體認到核電有高風險而決定停止,也願意承擔經濟上的損失,政府就該尊重人們的決定。他的行事一向不違反他所追求的民主原則。

◎ 立委減半
另一個受大家批評的是他堅持立法委員減半,促成單一選區兩票制。固然,由於這個選制,使得在第一次實施此制的立委選舉中,民進當遭遇重挫。因此,許多人把這次的慘敗歸罪到林義雄頭上來。但是,全世界民主先進國家,如德國、日本也都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這個制度是比較進步、比較合理的制度。況且是因國民黨堅持日本的制度,以致民進黨在國會變成絶對少數。但是事在人為,國民黨在這個制度下,席捲了四分之三的國會席次,焉知那一天風水輪流轉,民進黨也席捲四分之三的席次。例如上次立委補選,在桃園、台中、花蓮、台東縣四個選區,民進黨就取得三席,也是四分之三的席次,只要民進黨爭氣,贏得國會絶對多數,正是制定台灣新憲的一個契機。

◎ 年齡不是問題
也有人認為林義雄年事已高,到2012年他就七十歲了,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南非曼德拉高齡七十八歲才當選南非總統,南韓金大中也是七十三歲才當選總統,李登輝先生也是七十歲才當選民選的總統。況且前面說過,林義雄經得起全國二十五天的苦行,證明他的健康狀況絶對足以勝任總統一職。

◎ 德者必有言
也有人認為林義雄的演講不夠精彩。確實,在過去令人目眩神迷的選舉活動中,林義雄的演講是缺乏煽動力。但是筆者認為,在當今台灣,最需要的是一個剛毅木訥、言行如一的人。而當今政界,最有文化氣質、文學素養最高的當推林義雄。只要看過他所著的兩本書「去國懷鄉」和「慈悲、希望、愛」的人都會被他的文采和哲思所吸引。他以幾年的時間遊歷世界各國,鑽研各國最深層的政治、哲學、文化的領域,獲美國哈佛大學的公共行政學碩士。並留學英國與日本各一年,他的國際觀也無庸置疑。他一直在講道理,言簡意賅。公元兩千年,他領導民進黨打贏總統選戰。但國民黨的群眾不服輸,遷怒李登輝,盤踞在總統府廣場要求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許多民進黨同志按耐不住,也想集結群眾前往總統府反制。林義雄知道事態嚴重,因此他勸導民進黨員及支持者,自我克制,不可前往。他說:「這是請求,也是命令。」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民進黨一片要他連任黨主席的擁戴聲浪。他不便拂逆,但也知道達成階段性任務,不願續任。他引用詩人佛斯特一包話說:「在交叉的路上,我選擇一條人跡稀少的路,風景將多麼不同。」孔子說:「有德者必有言。」林義雄不愛講話,但每句話都發人深省。

◎ 制憲大業
袁紅冰在台灣大劫難一書中,揭示台灣當前必需進行制憲運動。他不能苟同時下一般政治人物的口頭禪:「台灣事實上已獨立,無需宣佈。」他認為:「這是政治投機主義的小聰明,用來掩飾不敢同命運決死戰的怯懦。實際上意味著政治的自殺,由於領袖人物對獨立建國理念採取政治投機主義的態度,民進黨也很快由政治理想主義的魅力型政黨,退化為目光短淺的實用主義者。」在台灣建國運動中,對制憲最用心而且有專書出版的,就推許世楷和林義雄。早在1989年他就出版了「台灣共和國基本法草案」。可以說,建立台灣新國家的基本法政架構,早已在他腦海中成形。將來可以再由台灣的才智之士共同參與討論,力求完備。從去年起,他又展開人民作主,補正公投法的行軍活動,期望藉由合理的公民投票程序,完成一部台灣人民夢寐以求的新憲法。

◎ 林義雄的憲法觀
袁紅冰在提到台灣制憲的課題裡說:「關注人類命運,是一項重要的精神能力,喪失了這種能力,強國會變弱,弱國就會由於人類的關注而受到人類的關注。當弱國對人類的憲政立法思想和實踐作出不可取代的貢獻之時,她就成為一個強國,強在精神、強在意志。」他又說:「公民者,擁有公法上之權利能力的普通群眾,公法權能的核心是政治選擇權,即通過公正、公平、自由、定期的選舉,決定政府權力的歸屬,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全都被剝奪了政治選擇權,都是公法上權利能力缺失的政治奴隸。所以,中國無公民。只有政治奴隸,政治奴隸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握不了,還想決定台灣的命運,自由人的前途,豈非咄咄怪事。」對應於袁紅冰對台灣新憲的期許,林義雄在他1989年的台灣憲法中就說:「我們居住在台灣島和他附屬島嶼的人,為了追求自己和後代子孫的生存、繁榮和發展,人類的平等、自由和幸福,公平、正義、互助和安全的文明社會,建立了台灣國。我們確信,尊重和維護人的自由和權利,是建立文明社會的先決條件。政府的組成、公務人員的產生和政策的制定實施,都必需經過民主程序,取得國民直接或間接的同意,人類的衝突和糾紛,應該依靠和平方式來解決。」筆者常認為,台灣這個國家,在目前畸型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就像一條龍,身體、骨架、肌肉、器官都有,翅膀也齊全,只是缺乏一對眼睛。這對眼睛就是台灣新憲法,只有透過公民投票,完成一部台灣新憲法,台灣才有方向,不致於橫衝直撞,跌得鼻青臉腫。我們也不必懼怕中國對我們「法理台獨」的飛彈威脅。1996年,我們修憲通過總統民選,在選舉期間,中國不也是讉責我們在搞「法理台獨」,用飛彈試射在干擾,我們還是順利地完成總統民選。中國最近也用盡手段要阻止挪威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挪威沒有因為中國的威脅利誘而動搖。因此贏得普世的尊敬。再說,我們也必需揚棄大國的迷思。不要事事仰賴中國。北歐國家如瑞典、挪威、丹麥、芬蘭都不在乎小國寡民,力圖擺脫俄羅斯封閉文化的宰制。才發展成全世界最文明的國度。日本也是在明治維新時竭力脫亞入歐,才能成為亞洲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 轉型正義的實現
多年來,筆者一直認為,台灣人如果對現今的政治人物有所虧欠的話,唯一虧欠的就是林義雄了。林義雄為台灣的民主犠牲最大,貢獻最多。他的犠牲比南非的曼德拉、比南韓的金大中還要大。他對台灣的貢獻,除了領導民進黨打贏兩千年的總統大選,實現政黨輪替之外,他念茲在茲地推動公民投票法的補正,也是想讓台灣人真正當家作主,讓台灣這個國家邁向正常化。然而南非的曼德拉、南韓的金大中,都曾當選過總統,讓南非和南韓得以實現國家的轉型正義,也讓這兩個國家得到世人的尊敬,這就是聖經上說的:「公義使邦國高舉。」
然而林義雄在多次的總統大選中,國民黨及其操控的媒體,當然不願意面對林義雄,因而刻意忽略他。因為林義雄和國民黨候選人站在同一個台上,就如一面照妖鏡。面對林義雄,國民黨殘暴邪惡的本質、傷天害理的行徑,立刻無所遁形。李前總統曾說過:「台灣人的悲哀」這個抽象的概念。在林義雄身上是一個具體的印證。我們如果要年青一輩多瞭解台灣,那麼林義雄的生平就是一部台灣史的縮影。在2012的選戰中讓大家重新認識台灣,讓台灣人鑑往知來,知所抉擇。林義雄和國民黨的對決,就像曼德拉對抗南非的種族隔離、金大中對抗南韓的軍事獨裁一樣,將終結國民黨的罪惡統治,讓台灣得以轉型為正常的國度。

◎ 民進黨的漠視
可怪的是,民進黨內對他卻是視而不見。幾次總統大選,他都不能代表民進黨出戰。說到這裡,筆者對蘇貞昌有一種深沈的敬意。在2008年總統大選前的黨內初選中,筆者曾建議民進黨徵召林義雄,當時只有蘇貞昌表示,林義雄如果要出來選,他願意退讓。蘇貞昌直接面對人類社會的正義和良知發出肺腑之言。我相信他至今仍願意再說這句話。

◎ 把林義雄找回來
我們也慶幸,最近蔡英文主席在五都大選中表示,願意帶領一群人把林義雄找回來。在五都大選中,林義雄也發揮他的影響力,為民進黨候選人加分不少。我們真誠期待,林義雄在2012的大選中,能得到綠營各路英雄豪傑的擁戴,並透過民進黨全代會的徵召,而成為總統候選人,進而成為總統。成為台灣的曼德拉、台灣的金大中。民進黨縣市長候選人,都可以透過徵召的方式產生,總統候選人當然更可以徵召。如此,民進黨黨內精英,將可以像美國開諸賢如富蘭克林、傑佛遜、麥迪遜、漢彌爾頓、亞當斯等人一樣,和華盛頓一起在歷史上留名。筆者誠心祝禱,為台灣前途苦思焦慮的民進黨。最後終會像辛棄疾的「青玉案」詞裡所寫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2012年終於找到林義雄。

◎ 宗親的觀念
筆者觀察台灣的選舉,宗親相挺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雖然攀緣宗親並不十分理性,對其他姓氏也不尊重、不公平。但在每次選舉中,宗親會都扮演一定的力量。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有美國的族譜學家去研究歐巴馬與股神巴菲特及布希總統的遠親關係。足見宗親情愫仍是普世存在的天性。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全國十大姓是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而陳、林兩大姓就佔了全國近兩成的人口。在台灣實施總統民選以來,除了馬英九,李登輝、陳水扁都在前五大姓氏裡頭,這個有趣現象似乎也呼應了台灣人重視宗親的觀念。民進黨如果徵召林義雄選總統,也較容易為台灣常民觀念所接受。

◎ 陽光下的政治
馬英九的國民黨政府靠黑金起家,卻諷刺性地以反貪腐取得大位。然而兩年多來,多數的民眾認為貪腐的現象並沒改善。林義雄在從政的過程中,他的清廉是最沒爭議的,比起馬英九他更有潔癖,幾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陳定南說:「與其討人喜歡,不如受人尊敬。」林義雄在人情世故上也許不討人喜歡,但在國民黨長期污染下,我們實在需要像林義雄這種狷介的人士。林義雄做總統,我們不必懷疑他可能貪污舞弊。林義雄的太太方素敏是一個謹守分寸的典型台灣女性。他們倖存的唯一女兒和夫婿都在教會從事傳教工作。也不可能政商勾結。可以說,林義雄當選總統,是最能經受嚴苛檢驗的人。也只有他,才有那種道德力量,去建構一套可長可久的陽光法案。

◎ 民意敦促 黨內讓賢
最後,人們或許會問:「林義雄願意出來選總統嗎?」也許經歷了家庭的巨變,看盡政壇的遞嬗,他此生的終極價值大概是做個自由自在,享受友情、親情之樂的平民。因此,這些年除了最近五都選舉,他幾乎是深居簡出。但是,如果從他的過去看來,他仍然是滿腔熱血的人,我們再重覆他的一句詩:「豈是腸枯無熱淚,願留他日潤蒼生。」我們相信,只要蒼生需要,他仍願為蒼生獻身。對一個曾經在民進黨內爭取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當過黨主席,又領導民進黨一躍成為執政黨的人,不可能眼看台灣又將遭另一次的陷溺,而不伸出援手。台灣人必需像在2000年一樣,不要等待政黨替我們抉擇,應該發揮人民自主的力量,強力敦促林義雄出馬競選總統。而黨內賢達,也必需再次展現過去你們為爭是非、爭公道,視權位如敝屣,把大牢當豪宅的精神,禮讓林義雄。讓台灣人相信你們的從政,不是只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搭乘空軍一號在天上高來高去,而是能與台灣人休戚與共的人民伙伴。那麼台灣人會因為你們的表現,再感動一次,團結一心,去抵抗國共兩黨的夾殺。目前在民進黨內最能發揮一言九鼎力量的,莫過於蘇貞昌和蔡英文,只要他們登高一呼,綠營風吹草揠,一定形成浪潮。我們知道,要他們暫時壓抑澎湃的使命感和企圖心是艱難的,要安撫那些追隨者的熱切期盼更是艱難,唯其艱難,才顯珍貴。台灣過去為民主死難的幽魂正縈繞在上空,台灣蒼生雪亮的雙眼正凝視著民進黨的這一步。

◎ 賢能政治的實現
在林義雄的太太方素敏編的「慈悲、希望、愛」裡收錄林義雄在一九九五年寫的「希望有一天」的文章說:「希望有一天,住在台灣和附近島嶼的人民,不管他是老、是少,是男、是女,不管他是說什麼語言,信什麼宗教,也不管他是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來到台灣,都能夠把這塊土地當作自己和子孫生存、繁榮、發展的所在。不管是什麼時候,什麼場合,台灣人都能自信地對人說:『我是台灣人。』是因為每一個台灣人,都具備正義忠誠、自尊自信、尊重生命、愛護自然的素質,是因為台灣人能結合全體同胞的心和力,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人間的樂園。」他在一九九五年準備參選民進黨黨內總統提名的聲明也說:「台灣人民和政治人物,是不是能根據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基本願望,真正有決心、意志和精神來解決台灣面臨的難題。如果在這一場重要的選舉中,我們仍然讓虛浮的政治口號、廣告、宣傳,決定選舉的結果,我們將錯失一個扭轉困局的機會,使台灣持續混亂和迷失。」他引用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的一句話說:「決定一個政權存亡的,絶不是公共政策,而是政府的精神。」
在目前我們雖不滿意,只能接受的憲政體制下,林義雄是最合適的總統人選。依現行的體制,總統只要任命一個能幹的行政院長,去綜理國家的庶務。總統不必是一個手段靈活,擅長折衝樽爼的人,只要以他的道德高度,對外代表國家,對內扮演三軍統帥的角色,在國外受人敬重,在國內受人信賴的政治領袖就足夠了。在這個混亂的年代裡,我們需要像林義雄這種人,引領大家去從事憲政的改造大業,讓台灣在國際間找到一條出路。依林義雄的個性,他一定只願當一任總統,而不會戀棧。好在天佑台灣,民進黨在執政八年內,也培養了一批佐國的良材,林義雄當總統,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呂秀蓮、張俊雄、游錫堃、蘇嘉全等人,共同來輔政。台灣就可進入賢能政治的境界,過去那些心向中國的人,也會死心塌地認同台灣,那麼台灣將是幾千顆飛彈都打不倒的金城湯池。

林勝利 2010年12月25日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心懷舊金山

紐約遭受九一一攻擊之後,十年來進出美國國境機場的感覺並非愉快。機場安全檢查嚴密過度,旅客大擺長龍,一團亂象,美國人似乎草木皆兵、四面楚歌。兩三年前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美國又淪入蕭條景象,氣氛不佳。

今年的新春旅遊安排了舊金山為入境點,未料到入境通關十分順利,重建我對美國失落的良好印象,或許是機場空間及流量配置得宜所帶來的優良效率。

久違的舊金山大致變化不大,經典老歌<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好像名家素描,勾勒出三藩市的市景風情,傳頌半世紀。起伏街道、鏗鏘電車、星空半路、晨霧冷風、蔚藍海洋、金色陽光、為我閃亮。

漁人碼頭是舊金山熱鬧的景點,遊客眾多。從這裡可以遠望海中的惡魔島(Alcatraz),或搭遊輪到惡魔島參觀,也可以在海上瞻仰雄偉的金門大橋。三十九號碼頭商家雲集,不少遊客來此圍觀躺在浮板上享受陽光的眾海獅。1989年大地震之後才開始聚集在此的海獅群,不知來自何處,已經在此落地生根,久居他鄉成故鄉。

金門大橋南邊的林肯公園地型突出,老美稱之為大陸的終點(Land’s End),這裡沒有觀光客的喧囂,可以靜靜地觀賞「雲消霧散」之美妙。公園內有北加州高大的絲柏(cypress)森林,漫步其間,稍微紓解了時差帶來的昏沉。



從公園內的蘇卓高地(Sutro Height)可眺望太平洋,告示牌說明其附近海域相當險峻,歷史上有許多沉船葬入海底。沿著濱海小徑(Coastal Trail)漫步,觀賞海景,心曠神怡。這個歷史小徑原來是鐵道,曾有過風光歲月,一百多年前,當地企業家蘇卓建造一條沿著海岸行走的鐵道,接運市區的遊客,坐著蒸汽火車,來到海邊的懸崖之屋(Cliff House)。觀光鐵道早因一再土石流摧毀而在1925年歇業,現在只殘留月台的擋土牆。

大有來頭的懸崖之屋最早建造於1863年,遭遇兩次火災後改建兩次。第二版的懸崖之屋是高聳的法國式城堡,雖然在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時倖存,但是美麗的法式城堡卻在隔年焚毀。其下方曾經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游泳池(Sutro Bath),目前只剩下殘破遺址。



目前的懸崖之屋已是新古典的百年建築,這裡有絕佳的海景咖啡及美食餐廳,The Bistro不必定位預約,正適合我們隨興而來的遊客。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二度四國之行

第二回的四國之行在兩千年,應老友中島教授之邀請,到京都開會幾天之後,另外自行安排會後的行程。這次取陸路從京都出發,經過神戶、明石海峽大橋、淡路島、大鳴門橋,跨越過瀨戶內海來到四國東北方的德島縣。

德島行的目的是第二天參觀美術館,不過從京都過來,尚有半天時間,並未停留著名景點鳴門,觀看內海和太平洋海流匯流造成的巨大漩渦,我要求先參觀鳥居龍藏紀念館,令司機有點不理解,因為鳥居紀念館名氣不大,遊客不多。

日本德島縣人的鳥居龍藏博士開啟台灣考古人類學及原住民研究。日本佔領台灣的次年,1896年東京帝國大學即派遣動、植物、地質、人類學等部門的研究員來台灣進行田野調查。鳥居負責人類學研究,1896年至1900年間四度來到台灣進行研究調查,足跡遍及台灣本島及蘭嶼,奠定台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分類。

2000年的鳥居龍藏紀念館還孤立在公園山頂上,展示內容及設備似乎和鳥居博士在人類學、考古學、及民族學的豐功偉業不成比例。所幸德島縣已經在2010年開設全新的縣立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稱之為「阿波偉人再發現」。

二度四國之旅的主要行程是參觀「大塚國際美術館」,這個美術館的獨特之處,即全館皆是陶板複製原尺寸的西洋名畫1000多件,按照年代別和藝術家分館分區展示,從古代、中世、文藝復興、巴洛克、近代、以至現代,從全世界25國家的190多家美術館,由日本國內六位西洋美術教授精挑細選出各時期、各名家的代表作,取得版權後,進行高科技的陶版複製,畫質精美。

或許有人堅持非看原作真跡不可,但是對尋常遊客而言,這個以複製名畫為主的美術館還是有相當可看性,在同一場館,半天一天內認識西洋美術發展史、畫派淵源、或個別藝術家的生平畫風之演變,具有社會美術教育功能。

沒魚,蝦也好!吃蝦,營養不差,也讓人覺得津津有味!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龍馬的故鄉

像一個上了年紀的業務員,我獨自拖著簡便行李,在世紀末年的六月,來到龍馬的故鄉。抵達關西國際機場之後,我選擇了直線距離較短的渡輪來到四國,順利的接上德島開往也算「國境之南」高知(Kochi)的列車,腦中不斷盤旋著<再見南國(南国土佐を後にして)>的歌曲旋律,或許這樣的旅行,才能體驗一下往日小林旭電影或<男人真命苦>系列車寅次郎之浪人情懷。

來到這個偏遠的城市,目的是要為一個國際學會做公關與宣傳。我的任務從隔天的晚會才開始,利用白天時間可在當地自由行。漫步來到火車站前的巴士站,得知有觀光巴士半日遊的行程,涵蓋高知-土佐一帶的重要景點,經濟實惠。中型觀光巴士準時出發,意外發現自己是唯一的觀光客,司機之外,還有一位年輕可愛的導遊小姐隨行,不因為只有我一位客人而服務縮水,一切按照標準流程行走。導遊小姐介紹行程和景點時,行禮如儀,畢恭畢敬,總是以「皆樣」稱呼開始,就像面對全車有滿是客人一樣,途中還對「大家」獻唱了幾首歌。
當天是禮拜三,大概不是旅遊旺季,高知也不是熱門旅遊地點,為了振興當地觀光,我相信高知縣政府努力不少,可惜觀光路線停留之處,大多冷冷清清。中途休息站是在一片網室栽培的西瓜園及哈密瓜園中,在開滿紅色九重葛的涼棚之下,我獨自享用一份西瓜和哈密瓜,以及難得寧靜的午後。



最近三立新聞台的<消失的國界>四國專輯報導說,去年NHK大河劇「龍馬傳」開播以來,高知的旅遊觀光人數已經大幅成長,大概有不少人想重溫明治維新關鍵人物、出生土佐的坂本龍馬的成長背景。十一年前我的高知半日遊也造訪了龍馬歷史館。館中展示的亞洲傑出政治人物蠟像當中,居然有後來極為推崇坂本龍馬的李登輝總統,他和蔣經國、鄧小平、周恩來等人物平起平坐,桌上還交叉放著兩個「中國」的小國旗,只是真正的歷史場景從未出現。



坂本龍馬促成薩摩藩及長州藩結盟推翻幕府,開啟明治維新。同為悲劇英雄的西鄉隆盛曾經懷疑他是善變的人,坂本回應說「子曰:『君子從時』。時間在推移,社會形勢天天都在變化。因此,順應時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

返回高知,還可準時參加學會的歡迎晚宴,難忘的是在當地海域盛產,五、六月肥美的鰹魚。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釘腦事件與安樂死

執業數十年當中,偶而被病人或親友問道:能不能給我安樂死?答案當然是不可以,台灣的法律及社會並不容許執行「安樂死」。一般人會表示不怕死、只怕拖,拖延死亡,會連累家人。現代醫療技術能讓病人該死不死、苟延殘喘。年老多病本是常態,廣告用語「健康吃百二」似乎只適用於舊約聖經的人物。

也有些老人會問醫師:「我什麼時候會死?」,提問者當然意識清楚,我的答案是「祈禱問上帝」或者是請她「拜拜問天公」,實在是沒有答案。當被告知檢查結果正常時,有些人還未必高興,甚至於表達失望:「那…我不會死囉」,好像正常結果並不符期待。

數十年前,親友當中某位長輩,自法務界退休之後即開始研究安樂死,因此逢人必談安樂死,特別是醫界、法界、或宗教界的親友,必定成為其諮詢對象。他的研究論文<安樂死的法律研究>長達四萬言,分別刊登在朝陽《法律評論》四十五卷6~9期,作者也因此贏得「安樂死」的外號。相信這是台灣最早、最完整的安樂死論述,我承蒙作者惠賜抽印本,數年後我又影印一份給南部的同仁參考。

再數年後某天,南部同仁的秘書打電話找我,想邀請<安樂死的法律研究>的作者到中山大學的選修課程「生死學」為學生上課,我回答說:「…他…已經在十年前過世了」!

台灣法律可以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以及「不施行心肺復甦」,也有「腦死判定」,但這些都不等同「安樂死」。

釘腦殺妻者的主要動機是希望「安樂死」。因不忍老妻久病纏身,於是八旬老翁王敬熙使用不尋常的方法結束了愛妻的生命,實在令人難過。台灣的法律及社會並不容許執行「安樂死」,何況這種致命手段也絕非「安樂死」。

社會新聞曾有非關安樂死的釘腦事件,剪報資料中,2001年4月12日台灣日報一則報導標題「鐵釘插入腦袋,秀斗男命危,頭頂五根釘子被送進醫院,嚇壞醫護人員」。一名精神異常男子病情發作,將五根五公分的鐵釘及一把十公分長的螺絲起子插進自己腦袋。

或許較接近「安樂死」的電影場景出現在1973年的電影Soylent Green(港譯:超世紀諜殺案)。背景是2022年的紐約市,市政府提供協助自殺,片中羅斯教授躺在自殺床上,喝下毒酒,選擇欣賞自己喜歡的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環繞音樂及影像(可惜非3D立體電影)。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鐵釘殺人紀事

王老先生以安樂死為由,以愛之名,用槌子將螺絲起子打入王老太太的頭顱內,將罹患巴金森病的老伴殺死。這個駭人聽聞的社會悲劇震驚台灣,引起諸多討論及省思。令人好奇的是王老先生的想法:他對安樂死的認知,以及特殊的殺人手法。

並非不尋常,東西古典文學、通俗小說、或醫學文獻中一再出現類似的殺人案例。1977年,瑞典神經外科醫師Ljunggren和同事在外科神經學期刊上的病例報告,描述一個精神分裂的丈夫也是用鐵鎚將鐵錐打入太太的頭內。婦人命大,經外科開顱手術取出鐵錐,復原良好。

病例報告後,作者有精彩的考證。這種獨特殺人手法,首見於舊約聖經士師記(Book of Judges)第四章第21-22節,一個戰敗逃亡的將軍西西拉,跑到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億的帳棚,趁著西西拉疲憊熟睡時,雅億取下一個固定帳棚的釘子,用槌子將釘子從西西拉的鬢邊釘進去,直到地裡,西西拉就死了。

從英國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當中的<巴斯的妻子>,到北歐數位作家的小說,反覆出現類似的案例:可憐的男人在睡夢中被惡妻「鐵釘釘頭」殺死埋冤的情節。瑞典著名作家莫柏格(Moberg)的《移民者》當中有一個代表性的故事:欲求不滿的農場主人之妻,趁著丈夫熟睡時,從工具箱當中取出槌子和一隻五吋鐵釘,將鐵釘完全打入丈夫頭腦之內,經過清理傷口及頭髮覆蓋,「悲傷」的妻子告訴親友,丈夫已經中風死亡。婦人改嫁年輕力壯的軍人,首任丈夫的頭顱在30年後才被挖墳墓者挖出,頭顱內有一支生鏽的鐵釘。教堂的神父提著頭顱包裹返回農場,「你的丈夫回來看你,他希望說說頭內的鐵釘,等一下來教堂找我告解吧。」婦人終於認罪上吊自殺。

古代中國的釘子謀殺案有很多版本,近代版是荷蘭漢學家高羅佩(van Gulik)所寫的狄公案系列中的《鐵釘奇案(The Chinese Nail Murders)》,故事背景是唐朝武則天時代。人物和情節可套用到宋朝《包公案》或清朝的《施公案》。《施公案》271回中,某外遇妻子謀殺親夫的案情能真相大白,關鍵在忤作金標的夫人花玉春提醒他,再度驗屍的時候,注意頭顱內部,果然發現了致命的鐵釘。命案已破,施公卻再開庭審問金標和花玉春,因為施公懷疑花玉春為何知道檢視頭顱內部,金標夫人說父親也是忤作,所以知道這種殺人法。再婚的玉春對前夫死因交代不清,施公免不了動用中國功夫刑求,玉春終於招了,原來前夫是被其用鐵釘釘入頭顱內殺死的,正是,「案外案因案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