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澎湖行一季

有機會來澎湖行醫,兼任每星期五一天在惠民醫院的門診工作,馬公及台灣內地之間來回每週一趟至今已經第三個月,我首先要感謝羅東聖母醫院陳永興院長的邀請,來到這個富有歷史人文以及自然景觀的群島。原本陳院長希望我去羅東支援,不過實地暸解聖母的環境之後發現,天主教靈醫會的醫療服務地圖上,還包含澎湖的惠民醫院,我評估澎湖離島對神經科醫師的需求應遠大於聖母本院。 以澎湖縣八、九萬人口而言,需要一位以上的神經內科專科醫師,何況老年人口比例偏高的澎湖,腦神經退化疾病及腦中風病人也會跟著增加,惠民醫院近年來已轉型為長期照護,神經內科的角色也相對重要,何況現代科技導向的醫療也未必讓病人滿意,因此臨床判斷就相對重要。澎湖並不缺高科技設備檢查,我的角色就是提供第二意見。 在澎湖僅國軍醫院有神經內科門診,兩家公立醫院的神經外科、復健科、精神科、或先進的影像檢查(斷層攝影或磁振造影)可能取代部分神經科醫師的功能。到澎湖行醫三個月所見,和我當初的研判一致,神經科門診常見的病患除一般的腰酸背痛、頭痛、頭暈之外,頭部外傷或腦中風後遺症、癲癇症、老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如帕金森症或失智症),以及各種末梢神經疾病等等。
澎湖地區的高科技影像檢查還算方便,甚至比看一個專科醫師更容易。也有不少病人已經在高雄、台南、台北、或台灣其他醫院做了檢查,所以來惠民醫院的病患不忘帶著一份光碟片來就醫。不過也有初次得到正確診斷的病例,某位老先生因為四肢麻木及乏力,已經需要外籍看護工推著輪椅進來看診的病患,診察結果疑似頸脊髓壓迫,需要磁振造影檢查,經轉介到公立醫院,幾天之內就得到檢查,效率甚至比台灣更好。 許多病人以為有影像檢查就有最終診斷,但是在某些情況之下,沒有專業的判讀和實際病情做必要之聯結,有時兩者出入很大。令我印象深刻的病例,有兩位影像檢查說是「腦幹中風」的病患,其中一位再確認是中大腦動脈梗塞,雖然對她的病情沒有幫助,至少幫家屬釐清真相。另一位病人並非中風,而是罹患類似「漸凍人」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過轉介到醫學中心確診之後,已經申請到特殊用藥,希望能延緩病情進展惡化。 初到澎湖兼職,赫然發現多數病患的健保就醫類別居然是「無醫島」。衛生局的資料顯示澎湖縣民的平均餘命高於內地台灣人,大概這裡是低碳、低毒的自然環境所賜,還有全民健保增加民眾就醫方便性也有關係。受限於健保總額,某些腦神經科用藥:如新一代的抗癲癇藥物、抗帕金森藥物、及失智症特殊藥物大幅增加藥費支出。順應人口老化結構比例,中央健保局應該適度增加總額,並廢除未親自診察病患的「藏鏡人」審查制度,避免粗暴地決定親自診察病人的前線醫師該不該用何種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