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遇見白遼士

旅遊台北,大概沒人想看極樂公墓吧? 巴黎的觀光指南,一定會介紹三大墓園,看不看就隨人決定。旅遊巴黎數次,我因地利之便,住的公寓旅館就在紅磨坊附近,蒙馬特墓園入口不遠的巷內,更有機會到墓園內漫步,照相機拍下的名人頭像有左拉和白遼士。
父親是公醫,也希望他成為醫師,白遼士從小就對音樂有興趣,但並不是音樂資優生,也得不到父母親的支持和鼓勵,沒有學鋼琴,只能玩些非主流的樂器。12歲開始自學作曲,沒有正式訓練,唯有閱讀音樂教科書自修。1821年18歲時,白遼士被送到巴黎學醫,由於沒興趣當醫生,荒廢醫學校的課業,撐了三年,正式成了中輟生,父母親也中斷對他的經濟支援。學醫三年,「醫」術無成,有一次白遼士卻成了自己的主治醫師,因為扁桃腺發炎化膿,可能是付不起醫藥費,他自己照著鏡子,用一條線綁住扁桃腺將其切除。
近水樓臺,人在巴黎的白遼士,利用機會多看歌劇和聽音樂會。著迷之餘,潛入巴黎音樂學校的圖書館抄樂譜研究,還差點被趕出圖書館。但是29年後,經歷漂泊人生的白遼士,得到他生平第一份正式固定的工作,居然成為這個圖書館的館長。
直到23歲,白遼士才正式進入音樂學校,或許是沒有早期音樂科班的框架,他的音樂原創性已超越當時法國樂壇。在祖國得不到知音,白遼士浪跡歐洲列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傑出的客席指揮,擴大交響樂團編制,曾有千人以上的大演出,可以說是早在馬勒之前,白遼士已經「玩很大」! 在法國之外,白遼士卻廣結善緣,他的音樂知己包括著名的李斯特和華格納,三人並列為浪漫派巨人。靈感來自拜倫文學作品的標題交響曲「哈洛德在義大利」,原為帕格尼尼委託白遼士寫作的中提琴演奏曲,帕格尼尼看了初稿時卻拒絕演出,不過在聽了首演之後,帕格尼尼當眾在樂團之前向白遼士下跪,直呼白遼士為天才,並譽為貝多芬的繼承人。
自醫學校時代,白遼士即兼差寫音樂評論,後來發表大量樂評成為他的經濟來源之一,他也一度兼任音樂期刊的編輯。因此,除了作曲、指揮、樂評寫作之外,白遼士也出版教科書級的「論樂器」及「回憶錄」,其文字遺產可能是所有音樂家當中最豐富者。白遼士的音樂文學性極強,他貫以文學素材為主題或標題創作音樂。從莎士比亞的戲劇、拜倫詩作、到哥德的浮士德皆為他音樂靈感的來源。

來到蒙馬特墓園緬懷白遼士,他和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皆葬於此地,兩位正式婚姻的夫人在同一個墓園也遷葬在他旁邊。白遼士生前曾在此徘徊,憑弔去逝的夫人,及後來的年輕女友。因單戀莎劇女伶,也是後來的妻子,而作出傳世的「幻想交響曲」,此曲被推薦為十大法國名曲之首。2005年我在雪梨歌劇院樂團後方座位上聆聽「哈洛德在義大利」的現場演出,特有感受。四個樂章的「哈洛德在義大利」是古典音樂的「四像」及「四不像」: 如交響樂、如協奏曲、又如交響詩,除大小標題之外,亦非從文學翻譯成的音樂,耐人尋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