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遇見馬友友


遇見一位大師已經不容易,同時遇見兩、三位大師更是難得。在1997年10月由國際知名的小提琴家林昭亮擔任音樂總監的首屆「國際巨星音樂節」(台北室內音樂節)演出前夕,由當時望春風出版社及蕭泰然基金會董事長陳秀麗女士作東,在台北市華泰飯店為音樂家接風洗塵。當晚出席者有林昭亮的母親、舅舅俞國基先生、林哲雄醫師、陳永興醫師、李鴻禧教授、作曲家蕭泰然教授、金希文教授、畫家陳文石、還有我記不得的來賓…我本是跟音樂界沾不上邊的人,只因為是出版社的「散戶代表」而承蒙董事長邀請出席。大提琴家馬友友到場時引起一陣騷動,經由林哲雄醫師介紹,為我的身分「膨脹」一番。林醫師提到馬友友先生的父親因腦中風去世,而當時我是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因此互相聊一些腦中風相關問題。
1997年,兩位演奏家及兩位作曲家,若非已經是大師,也是即將成為大師的音樂家。我的CD收藏當中,林昭亮、馬友友、蕭泰然的作品皆超過十張,而金希文的作品也日漸增加。林昭亮的小提琴演奏纏綿細膩、絲絲入扣。1988年發行的林昭亮和瑞典廣播交響樂團合作的西貝留斯和尼爾森的小提琴協奏曲,於1989年獲得留聲機唱片獎「最佳協奏曲錄音」。馬友友以大提琴做跨界合作創新演出,從1992年和麥克法倫的人聲及大提琴雙絕配到最近的絲路之旅,將大提琴的功能特色極大化,以音樂串聯世界許多角落,經常令人一新耳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