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原爆六十五週年

1945年8月6日,日本廣島上空原子彈爆炸,到今年屆滿六十五週年。

2002年,我曾經應邀到廣島開會,趁著開會空檔,溜出會場,漫步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內,憑弔核爆遺址和紀念碑,也參觀了和平紀念資料館。紀念品當中,我挑選了一件印有紙鶴的黑衫,和一本1000日圓的日英對照圖錄《ヒロシマを世界に(The Spirit of Hiroshima)》。圖錄資料清楚明瞭顯示,核爆之前因及後果。



廣島核爆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遭受「絕對毀滅性」的原子彈攻擊。第一枚爆炸的原子彈有可愛的外號叫「小男孩」,但是其恐怖的爆炸威力相當於兩萬噸的TNT炸藥。空中爆炸瞬間產生強烈爆風及百萬度高熱輻射的大火球,方圓兩公里之內的人類及生物幾乎全部滅亡,建物也幾乎全毀。毀滅之威力擴及五公里之外,高溫數千度,死傷無數。包含軍隊和民眾,原爆當日約有35萬人居住在廣島,立即死亡者約7~8萬人,到1945年底,因受傷及輻射傷害,死亡者陸續上升到14萬人,死亡率約40%。

美軍經過三輪的篩選,廣島被鎖定為投下原子彈的三個目標城市之一,原因是當時廣島有第二總軍重兵防禦,也是軍港和軍工業區,未曾遭受空襲,也沒有美軍戰俘營。攜帶原子彈的B-29轟炸機當日凌晨從關島附近的天寧(Tinian)島起飛,經過6.5小時,飛行了2740公里,在上午八點多抵達晨曦中的廣島上空,天氣晴朗、視線良好,以廣島市相生橋為目標,B-29轟炸機在8:15投下原子彈,給日本致命性的第一擊。

我來到廣島的緣由應回溯到1999年,台灣遭受921大地震之後,我們在當年11月主辦一場國際會議,有些外賓已經不來參加,但是來自廣島的島健先生仍然率領他的團隊來參加,情義相挺。或許來自原爆受災城市的廣島人,也經歷過阪神大地震,他們不認為台灣有危險。

核爆之後,廣島頓時成為廢墟,市區內建築物幾乎全倒,沒有被震倒的建物是一棟1915年完成、由捷克建築師設計的「廣島縣產業獎勵館」,殘存的建築結構保存為「原爆圓頂」,成為廣島及世界性的原爆地標。
從「原爆圓頂」走進小街道,我驚見一家「島外科」,牆邊的紀念碑說明,「島病院」為爆心地(hypocenter),其上空580米處即為原子彈爆炸的爆心點(epicenter)。驚魂稍定,我回到會場,碰到了主席島先生問清楚,原來島病院院長是他父親,原爆當天正好在郊外五十多公里處出診,家人也早已疏開到鄉下,皆逃過原爆大劫,但是當時院內病人及醫院員工則全部罹難。現在的島外科院長是島健先生的弟弟,島健先生已經因為癌症去世,特以此文紀念這段情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